血管,血栓,栓塞,血栓形成,功能
提問: 腦血栓
各位專家老師們我有幾個疑問想請教一下: “ 腦梗塞”與“腦血栓”有什么不同嗎? “腦血栓形成”與上述有什么關系? 還有一個問題是:血栓形成后多長時間內可以用溶栓治療? 用哪幾類藥溶栓? 現在有?ぁ窬?的制劑嗎? 不好意思麻煩各位了。
医师解答: 腦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種,多見于中老年人,無顯著性別差異。它是由于腦血管壁本身的病變引起的。最常見的病因是動脈硬化。由于腦動脈硬化,管腔內膜粗糙、管腔變窄,在某些條件下,如血壓降低、血流緩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強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內凝集成塊,形成血栓,使血管閉塞,血流中斷,從而使血管供血區的腦組織缺血、缺氧、軟化、壞死而發病。 腦血栓形成一般起病較緩慢,從發病到病情發展到高峰,多需數十小時至數天。這種病常在睡眠中或安靜休息時發生。一些病人往往睡前沒有任何先兆癥狀,早晨醒來時發現偏癱或失語。這可能與休息時血壓偏低、血流緩慢有關。但也有一些在白天發病的病人,常有頭昏、肢體麻木無力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前軀癥狀。 腦血栓形成可發生在任何一段腦血管內,但在臨床上卻以頸內動脈、大腦前動脈及大腦中動脈的分支所形成的血栓較常見?頰弒硐種惺嘈云薄⒚嫣奔岸圓嘀甯芯跫跬恕4蠖嗍∪松裰廄宄吠礎⑴煌掄囈仙偌舸竽鄖岸齷虼竽災卸鮒鞲勺樅緯紗竺婊怨H保∏榻現兀0橛幸饈墩習吐諮乖齦叩鬧⒆礎W氮不錐魷低逞ㄐ緯桑蚨嗉T巍⒍裥摹⑴煌隆⒏詞印⒔徊嫘栽碩案芯跽習⒐掛粽習⑼萄世選⒁⑶旱戎⒆礎? 腦血栓形成的死亡率較腦出血低得多,而且由于梗塞灶周圍可以建立側支循環,大多數病人在一定時間內,神經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復。但大面積腦梗塞由于腦組織損害較重,病死率和致殘率較高,常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和腎功能衰竭等并發癥。有些病人則形成植物人或遺留下肢體偏癱等嚴重并發癥。 腦血栓應盡早及時地治療,這對于降低死亡率、減輕后遺癥、促進功能恢復有著重要意義。急性期的治療原則是改善腦循環、防治腦水腫、治療合并癥。 (1)改善腦的血循環:恢復血運,一般采用擴容和血管擴張劑治療,可以改善腦的血循環,增加腦血流量,促進側枝循環建立,以圖縮小梗塞范圍。 常用的藥物有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漿、煙酸、罌粟堿、維腦路通、654-2、復方丹能注射液、川芎嗪、抗栓丸、已酮可可堿、培他定、西比靈等。低分子右旋糖酐有擴充血容量,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環,防止紅細胞凝聚作用。每日靜滴250—500毫升,連用7—10天。 有人采用脫水與擴容相結合的方法治療急性腦梗塞,有效率90%。 具體方法:發病后即用20%甘露醇250毫升,每日1次靜脈滴入,有頭痛、惡心、嘔吐或意識障礙者,每日2次。3—5天后,再用腦血管護張劑,如維腦路通或罌粟堿靜脈緩慢滴入,每日1次,7-l0次為l療程。 抗凝療法:適應于存在高凝狀態的病人,目的是為防止血栓擴延加重病情。用抗凝療法前,通常應該行腦CT檢企,證明為缺血性病變。有出血傾向者,如活動性潰瘍病、嚴重肝腎疾病及感染性血管檢塞忌用。每日應測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問及活動度。常用肝素、香豆素類。肝素12500-25000單位,溶于5%葡萄糖液500-l000毫升,緩慢靜滴,通常每分鐘15—20滴。24—36小時達應起的作用后,視病情掌握使用。香豆素類同時口服,第1日200—300毫克,以后每日維持50-100毫克,治療天數依病情而定。 近幾年有人以血液稀釋療法治療腦血栓形成,有—定效果。根據病人體重、血壓、紅細胞壓積,確定釋出血量,一般在200-400毫升,輸入706代血漿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00毫升。 浴血栓療法:常用鏈激酶、尿激酶溶解血栓。用國產尿激酶2萬單位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靜滴,每分鐘50滴,每日1次,l0天為l療程。 曾有人采用尿激酶頸動脈給藥治療腦梗塞,有一定療效。—般在發病后24小時之內應用。取尿激酶2萬單位加人生理鹽水l00毫升中,頸動脈加壓滴人,每分鐘15—2O滴,1—3次治療即可。 還有用蝮蛇抗栓酶頸動脈內給藥的方法,也取得了較好效果。 溶栓療法,無論是靜脈給藥還是動脈給藥,都需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和用藥時機。一般認為,溶栓藥物應早期使用,見效快、療程短。溶栓和抗凝療法一樣,要密切注意出血傾向,需在醫院經醫生掌握使用。 4)防治腦水腫:臨床上目前最常用的藥物有三大類,即高涌液、利尿劑及自由基清除劑。 高滲液能起到高滲利尿脫水作用,常用甘露醇和甘油。①20%甘露醇在減輕腦水腫、降低鼎內壓方面作用快,效果顯著,且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如毒性最強的(OH)自由基,從而?つ韻赴S腥巳銜事洞寄芙檔腿扯齲跎傺蘢枇Γ岣吣怨嘧⒘浚納頗匝貳"詬視偷撓諾閌牽鶴饔貿中奔涑ぃ刺饔蒙蹺ⅲ視涂勺魑芰勘煥茫芨納頗票霉δ埽欣諳赴拘閱運椎南?促代謝而改善腦功能;滲透壓性利尿作用較小,腎損害較輕。 利尿劑也有脫水、降鼎壓作用,尤其適用于伴有心功能不良者。常用的藥物有安體舒通、速尿、利尿酸等。 缺氧后產生的自由基連鎖反應,可使細胞膜發生過氧化損害,從而導致腦水腫和微循障礙,所以應清除自由基。常用的藥物如地塞米松(或強的松)、巴比妥類、維生素E、維生素C,氯丙嗪、甘露醇和過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地塞米松具有穩定細胞膜和溶酶體膜的作用,抑制花生四酸從細胞膜上釋放,從而抑制自由基對腦血管壁的損害,研究中曾發現地塞米松可促進消化道出血,尤其合并新抗凝片時,消化道出血的發生率時顯增高。故應慎用。 (5)高壓氧治療:在腦梗塞急性期用高壓氧輔助治療可能有一定效果。治療是在密閉型加壓艙內進行的,吸氧時間總共為90—11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有人用5%二捫化碳高壓混合氧治療腦梗塞,效果比單純用氧更好些。盡管高壓氧和混合高壓氧治療腦梗塞有些報道有效,但是也有人認為效果并不可靠,所以目前未能廣泛開展。 外科手術治療:選擇適應證較嚴格。其適應證如下:①頸內動脈外段血栓形成,管腔完全閉塞或狹窄程度超過50%以上者,作血栓摘除以及動脈內膜切除術。如果雙側頸內動脈顱外段都有血栓形成,可選擇狹窄嚴重的一側,先作血栓摘除術,使血流量增加。②頸內動脈血栓形成尚未建立良好的側校循環者,可作穎淺動脈和大腦中動脈分支吻合術。③大網膜移植術和腦一顳肌瓣覆蓋術治療腦梗塞,通過臨床觀察,帶血管蒂大網膜顱內移植。較游離的網膜移植和顳肌瓣腦表面覆蓋效果好。④如已形成腦軟化灶,臨床有顱高壓表現,或有腦疝跡象者,經降顱壓藥物治療效果不顯著,應迅速手術,清除軟化壞死組織,或行顳肌下減壓術。⑤頸椎病變壓迫推動脈時,可根據具體情況手術治療。 中醫中藥治療,祖國醫學對本病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依據病人脈證,判斷病情輕重、病位淺深、陰陽偏頗、氣皿盛衰、標本兼顧等辨證施治。 針灸治療:可以疏通經絡,調節氣血,促進疾病康復。有研究資料表明,針灸可以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抑制紅細胞聚集及降低血球壓積,達到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細胞供氧,促進腦細胞恢復功能。最常用的為體針,根據癱瘓肢體選取穴位,結合補瀉手法施術治療。近些年來,頭針被廣泛地用于腦血栓的治療,還有入應用刺絡法來治療腦血栓,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腦血栓若能早期進行針刺治療,并予以適當癱膠功能鍛煉,效果會更好些。 顱腦超聲波治療:超聲波穿透顱骨通過腦實質時,機械振蕩波被組織吸收,轉化為熱能。組織受溫熱作用后局部血流增加,血液循環得以改善,有利于缺血區側枝循環建立。每次治療20分鐘,每天1次,10次為l療程。沒有痛勞,無副作用,可以在康復期選用。 神經活化劑的應用:神經活化劑能改善腦代謝,防止腦壞死、變性,預防梗塞后癡呆。常用的藥物有ATP、細胞邑素C、胞二磷膽堿、Y-氨絡酸、腦復新等。近年來用活血素等治療腦梗塞受到重視,究竟哪種藥物效果更好尚難肯定。 調節血壓、控制高血胳、高血糖:目的是控制腦卒中的危險因索。血壓過高、過低均需予以適當處理。但血壓過高時注意不要降壓太迅速,以免影響腦血流灌注;血壓過低時宜適當給予提高。高血臘增加血液粘度,影響微循環,應限制脂質攝入和增加消耗,如功能鍛煉。可給予降血臘藥物,如煙酸肌酵酯、安妥明等。糖耐量低下、是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大多數腦血管病患者急性期糖耐量低下,且發生率有隨年齡增加而增高的趨勢。高血糖要給予適當的處理。同時如要使用甘露醇、皮質激素時,應特別慎重。 處理神經性內臟綜合征,腦梗塞發生后、易并發許多內臟癥狀,如心電圖改變(包括腦源性心肌梗塞)、呼吸節律異常、上消化道出血及頑固性呃逆等,均不同程度地影響著腦梗塞的恢復和預后,應予以處理。 (13)一般支持療法:腦血栓急性期須臥床休息,加強護理。如有心肺合并癥者,必要時吸氧、補液?杳圓∪俗⒁夂粑勞ǔ<笆蔽怠⒎懟? 出血性腦梗塞系指腦動脈主干或其分支栓塞,或血栓形成。發生腦梗塞后,出現動脈再開通,血液從病變的血管漏出,或穿破血管進入腦組織而形成。其發病機制,可能是由于腦血管發生栓塞后,其供血區內腦組織彌漫性缺血、缺氧,血管壁尤其是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強或麻痹,當側支循環再建或過度灌流時,血流力圖通過吻合支進入已麻痹損害的血管,則導致出血。   腦梗塞后動脈血管的再通率很高。日本學者入野忠勞氏報道,血管閉塞者有40%~75%可以再開通,多數在發病后的2~3天,少部分在7天內再開通。個別病例在數月或數年后仍可再開通。國內有人通過病理生理學研究也證實,出血性腦梗塞是動脈再開通的結果。開通越快,出血機會越多;栓塞性腦梗塞發生出血性梗塞者,多于非栓塞性梗塞;大面積梗塞比小梗塞灶多見;早期應用抗凝、溶栓、擴溶、擴血管藥物以及早期外科手術等,均可促發出血性腦梗塞的發生。   出血性腦梗塞的原發病是腦梗塞,梗塞的動脈血管再通后,又合并出血。臨床特點是原有癥狀和體征加重,并又出現新的癥狀體征。其癥狀和體征加重的程度,取決于出血量的多少,繼發出血的時間,及是否應用抗凝、溶栓、擴溶及擴血管藥物治療。一般而言,小灶滲出性出血癥狀加重多不明顯。梗塞后1周內繼發出血者往往癥狀較重。第2周以后再出血者,癥狀多無明顯加重。早期使用抗凝劑、溶栓劑及擴血管藥物治療后,可使臨床癥狀加重。癥狀加重的表現是意識障礙,顱內壓高,肢癱程度加重或出現新體征等,嚴重者預后不良。有時雖無癥狀惡化,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無效者,也有繼發性出血的可能。   出血性腦梗塞的發生,與病人早期活動,情緒激動,血壓波動及早期應用抗凝劑、擴血管藥物等不適當的治療有關。因此,病人早期應注意控制情緒,積極脫水治療,防止血壓波動,不宜過早地應用血管擴張藥,尤其是抗凝藥物,以預防出血性腦梗塞的發生。 動脈硬化性腦梗塞,又稱動脈硬化血栓形成性腦梗塞。是腦部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使腦血管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急性腦供血不足,引起局部腦組織缺血性壞死?頰嚦沙魷制薄⑹в锏饒躍衷钚運鷙χ⒆矗羧毖閱匝懿 R岳夏耆碩嗉8咧常悄蠆。痰然頰咧蟹⒉÷式細摺?   引起腦血管阻塞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腦血栓形成,它是由于腦血管本身的病變,常因腦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內膜粗糙,管腔狹窄,在某些條件下,如血壓降低,血流緩慢,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在血管內凝聚成塊,形成腦血栓。另一種是腦栓塞,這是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栓脫落,隨血流到腦堵塞血管,引起腦栓塞。這種栓子可來自風濕性心臟病的贅生物,也可能是骨折時的脂肪栓子,或空氣進入血液引起氣栓,或腫瘤細胞脫落形成腫瘤栓塞等等。   腦血栓形成所致的腦梗塞,起病緩慢,常常在睡眠中或安靜休息時發生,這可能與休息時血壓較低,血流緩慢有關。從發病到病情發展至頂峰,常需數十分鐘甚至數天時間。而腦栓塞引起的腦梗塞,起病多較急驟,常在數秒鐘或數分鐘達高峰。
專家老師們的解惑 我還有一些問題不太明白還要請教一下各位專家: 1血栓為什么會引起上呼吸道出血和腎功能衰竭 2什么叫作自由基連鎖反應 3格林巴癥有什么典型的臨床表現 需要怎樣的治療治療目的.方法又是什么 這種病的最終結果是什么 請各位專家盡快解惑
專家老師們的解惑 我還有一些問題不太明白還要請教一下各位專家: 1血栓為什么會引起上呼吸道出血和腎功能衰竭 2什么叫作自由基連鎖反應 3格林巴癥有什么典型的臨床表現 需要怎樣的治療治療目的.方法又是什么 這種病的最終結果是什么 請各位專家盡快解惑
血栓會引起上呼吸道出血和腎功能衰竭,與人體的應激反應有關。 自由基連鎖反應,就是自由基對人體的一系列破壞作用。 格林-巴利綜合征,又稱急性感染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AIDP),是神經系統由體液和細胞共同介導的單相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經系統的病變范圍廣泛而彌散,主要侵犯脊神經根、脊神經和顱神經,有時也累及脊膜、脊髓及腦部。臨床表現為急性、對稱性、弛緩性肢體癱瘓,腱反射消失,面癱和周圍性感覺障礙。腦脊液常有蛋白增高而細胞數正常。病情嚴重者出現延髓和呼吸肌麻痹,危及病人生命。以雙側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為主要臨床表現而無四肢癥狀的GBS較罕見。齊藤等將觀察的7例雙側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分為3組,一組為僅有雙側面神經麻痹伴有腦脊液蛋白-細胞分離2例,一組雙側面神經麻痹伴有四肢末梢神經輕度受損腦脊液蛋白-細胞分離4例,一組雙側面神經麻痹可能與變態反應有關1例。前二組被認為是格林-巴利綜合征的一個類型─特發性多發性腦神經炎。元村等總結有以下特征:   ⑴原因不明,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⑵急性發病。   ⑶主要有雙側運動性腦神經同時受累。   ⑷無四肢末梢神經功能障礙,如果有也屬一過性,癥狀輕微。   ⑸預后良好。   ⑹常有腦脊液蛋白-細胞分離,被認為是GBS的一個類型。   目前認為,本病是一個綜合征,而非一獨立疾病。本病應與特發性雙側面神經麻痹、無菌性腦膜炎和輕度葡萄膜炎等易引起雙側面神經麻痹的疾病相鑒別。癌性腦膜炎、白血病、外傷、惡性腫瘤、糖尿病、先天性疾病、顱底蛛網膜粘連等均可引起雙側面神經麻痹。因此,臨床上對發生雙側面神經麻痹的患者應做如下常規檢查:血常規、血糖、尿糖、腦脊液常規、細胞學檢查及頭CT掃描。   治療主要用激素、能量合劑和維生素B族,預后較好。個別病例可遺有單側或雙側面神經輕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dxkv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